QA Think Tony大牛的职场观点!

作者姚 晶磊

擅长企业战略、人力资本、数据研究等专业领域,曾在头部企业、知名上市公司担任专业高管,解决过极为复杂的经营管理难题,获得过良好的业绩及口碑。

工作后,首次存满10万元能用来做什么?

月薪6000出头,在上海发展,工作6年存了10万,好像什么都干不了,有点儿迷茫,买不起房、回不了家。 首先,恭喜你捞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虽然此时的你并没意识到这桶“金”存在的价值。从表面上来说,这妥妥的就是可以由你自由来支配的财富,它只属于你自己,且肯定不属于其它人。 关于如今的10万元,到底能在上海干什么?我想说,这笔钱可以变成你职场晋级的金色台阶,能推动你积累知识和经验,或在你追求梦想、挖掘下一轮新机会时,提供充足的生活保障和愉悦的心情。我的做法如下: 拿部分钱(够3-6个月生活),为自己设立一个“事业发展基金”;制订一份中长期学习计划、社交计划,为这些重大发展计划,提供资金保障;面对职场危机(如降薪、裸辞),用“基金池”平衡房租及开销,保持心态愉悦与头脑清醒。...

你对转入别的行业工作,会有哪些建议?

其实在我的社交里,挺多新朋友对我的能力挺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背景能有“多专多能”的能力?但我说起我自己的经历和业绩,又有挺多人不信我的“运气”。 我是跨行业发展的,而且有多家著名企业的经历。我跨行业的目的,其实不是为了追逐“一专多能”的未来。我实际上是先转行,再熟悉新行业的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和拓展新人脉的。之所以这么做,我纯粹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效率”! 什么是“发展效率”呢?这个词肯定没人说过!因为,这是我自己定义的自用词汇,这个词汇来源于年轻时的经历。 “小朋友”时代的打杂 90年代末,我在某涉外性质的国企工作,我这个英语还算不错的“小朋友”(当时全公司都爱叫我“小朋友”),被领导安排去给中外合作项目的外方人员服务,负责倒茶、配合复印等等。...

花“重金”听一堂大神的课,就能进步吗?

这个提问不是来自“Linkedin”的提问,是来自真实的职场求助。之所以写到QA上来,是因为我发现“Linkedin”上这类风格的求助,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说是这个现象有一定代表性吧。 事情是这样的,昨天微信上有朋友推荐了一个职场迷茫者加我,说起他要参加一堂2888的职业规划课程,拿不准这个投入是否值得,但他又听别人说那个老师挺神挺灵的,可以让他一下就成功。 对此纠结,他想找人帮着判断一下。 我不禁有点儿觉得… 又好气又好笑吧!于是问他:“为什么觉得那个课程就一定能助你成功呢”?他说他想通过网红老师的系统化培训,让自己有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和成功,否则他自己懒得学。...

在创业失败后,应该如何重新回归职场?

2021年已经过了将近一半,有研究表明,截止至2021年第一季度末,全国一共有763 家国内新经济公司注销(平均每个月254家公司完成工商注销程序)。刚好在领英上看到有人提问,创业失败了应该如何回归职场,那么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我可以算是个“过来人”,虽然我所创办的公司到如今还没有注销,但因为服务定位和主要项目都在海外市场,所以在2020年年头,我们就遇到了疫情带来的“灭顶之灾”。不提倡“同舟共济”捆绑员工,放员工自由选择,也包括放我自己重新选择。 从我这个当过老板的人尝试再找工作的经历来看,我发现有不少公司招人时反倒会比较喜欢有创业经历的人,没有嫌弃或讨厌什么的明显表现,有的甚至会觉得有创业经历的人,对未来选择更严谨、处理事情更游刃有余。...

和同事工作沟通是发语音,还是发文字?

就我自己来说,我喜欢用微信发送文字进行交流。可以这么说,我用了微信十年,除了测试了过微信语音的功能之外,没有在工作中跟人发过语音。对于微信为什么要发文字,我有以下三大理由:

文字便于表达清楚逻辑结构,说清楚复杂的事情(至少能够顺便倒逼自己提高写作能力);文字便于对工作事务进行归纳总结,也更有利于事后对事情进程作一些总结、核对、复盘;文字沟通可以督促我自己在专业上保持严谨,为自己的文字呈现负责,避免沟通误解或差错。

我在90年代末接触到互联网,那时候还没有任何软件能在线进行语音沟通,我们都是靠文字聊天的,追求的都是把逻辑说清楚、把事情说清楚。二十多年的文字聊天直觉,是我最得力的事业助手!

你如何看待知识学习?值得为其付费吗?

就我自己来说,我非常支持为那些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付费!不过,我又非常不喜欢为个人讲师形式的网课付费,特别是那些挂满花哨名衔的所谓专家、名师。 年轻时因为自己长得不出众(技术范儿的样子),平常也没啥女朋友可吸引,下班后就到外婆家吃饭、陪外婆聊天,但每周还会去自己报读的技能培训班学习(各类英语课程、技术认证等)。那时候二十岁出头,每个月单单上培训班的钱,就占了工资的一大半。 另外,我还经常会被专业杂志上的国际技术会议吸引,会务费经常是我1-3个月工资。别人出席都是公费支付,而我每次都是自掏腰包去参加,记得在某个我自费的企业大学里,当时创业初期的马云是我老师,为此还有过一些私人友谊。...

人到中年是应该出去创业还是继续打工?

人到中年,感觉职场遇到了瓶颈,很难实现人生价值。但如果选择中年创业,又担心投资失败。到底是该选择继续打工,还是去创业? 其实,这个问题要看每个人的不同职业生涯而定,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比方说有人是企业中、高管,并且专业领先、经验丰富,业绩也很好,那么他不论是在本身企业,亦或是跳槽去同业发展,收入都会比较稳定、比较高。 但是如果人到中年,还是普通白领一枚,专业领域和能力方面也没有自己的特长,那么在职场上就会比较危急,用“随波逐流”可能是最好的形容,看企业是否重视中年人、老员工的经验价值了!...

怎么才能做到,休息时间还能持续学习?

我其实也很求有上进心,但为什么想学个英语就是学不进去呢,有什么好办法吗? “上班已经很累了,难得有休息时间可以放松放松”,这几乎是绝大多数人自然而然想到的借口,所以在社会上又优秀又很拼的精英特别少!其实职场早有一句话:“有些人已经很努力了,单关键是他们还在不断努力学!多可怕啊”。 每个人从小一路长到大,直至毕业后进入职场,其实不是企业跟你们说的从“学生身份”转变成“职场人身份”那么简单直接,那条路只是给广大“搬砖”和“996”的普通人准备的。职场精英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从“学习”单通道,变成“学习+专业积累”双通道,甚至变成“学习+专业积累+人脉扩张+影响他人…”多通道。 这条路看起来很酷、很“High”吗?一定会很精彩!但这么做,会不会很难?...

QA Think Tony大牛的职场观点!

Q&A 路径

致力于职场问答与人生思考。站长是一位从事企业治理结构研究的专业人员,曾被 Linkedin 职场频道授予 “领英行家” 的殊荣。欢迎在“我要提问”页面,提出您的职场困惑。

云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