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自己来说,我非常支持为那些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付费!不过,我又非常不喜欢为个人讲师形式的网课付费,特别是那些挂满花哨名衔的所谓专家、名师。 年轻时因为自己长得不出众(技术范儿的样子),平常也没啥女朋友可吸引,下班后就到外婆家吃饭、陪外婆聊天,但每周还会去自己报读的技能培训班学习(各类英语课程、技术认证等)。那时候二十岁出头,每个月单单上培训班的钱,就占了工资的一大半。 另外,我还经常会被专业杂志上的国际技术会议吸引,会务费经常是我1-3个月工资。别人出席都是公费支付,而我每次都是自掏腰包去参加,记得在某个我自费的企业大学里,当时创业初期的马云是我老师,为此还有过一些私人友谊。...
你如何看待知识学习?值得为其付费吗?
人到中年是应该出去创业还是继续打工?
人到中年,感觉职场遇到了瓶颈,很难实现人生价值。但如果选择中年创业,又担心投资失败。到底是该选择继续打工,还是去创业? 其实,这个问题要看每个人的不同职业生涯而定,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比方说有人是企业中、高管,并且专业领先、经验丰富,业绩也很好,那么他不论是在本身企业,亦或是跳槽去同业发展,收入都会比较稳定、比较高。 但是如果人到中年,还是普通白领一枚,专业领域和能力方面也没有自己的特长,那么在职场上就会比较危急,用“随波逐流”可能是最好的形容,看企业是否重视中年人、老员工的经验价值了!...
怎么才能做到,休息时间还能持续学习?
我其实也很求有上进心,但为什么想学个英语就是学不进去呢,有什么好办法吗? “上班已经很累了,难得有休息时间可以放松放松”,这几乎是绝大多数人自然而然想到的借口,所以在社会上又优秀又很拼的精英特别少!其实职场早有一句话:“有些人已经很努力了,单关键是他们还在不断努力学!多可怕啊”。 每个人从小一路长到大,直至毕业后进入职场,其实不是企业跟你们说的从“学生身份”转变成“职场人身份”那么简单直接,那条路只是给广大“搬砖”和“996”的普通人准备的。职场精英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从“学习”单通道,变成“学习+专业积累”双通道,甚至变成“学习+专业积累+人脉扩张+影响他人…”多通道。 这条路看起来很酷、很“High”吗?一定会很精彩!但这么做,会不会很难?...
你在实习期犯过的错,是怎么去解决的?
先说说我自己的实习经历。我在外面实习的时候被“召唤”回学校,专业课老师说我学得好,而且有带差生的能力,就许配给我一个全校最差的班级,让我去带他们的专业课。当时… 我自己也是“小朋友”一枚,让我带带同班的差生还行,但对于外班同学怎么带?想起那些打老师的凶悍学生,我就头皮发麻,我真心没头绪! 果然,刚开始接手,说是学长来上课了,下面一下就哗然了,根本不好好听课,教室熙熙攘攘,我拿板擦拍桌子也没用,果然是全校最乱班级(没有之一)。 布置作业要求他们课堂做完后再回家,根本没人理我,多数人收拾了就走了。不仅如此,之后的每天还收到很多病假条,也不知道是不是他们拉路人冒名代写的。有老师建议我去家访,看看请假真假,我怕关系恶化,果断放弃。...
对于职业的迷茫,究竟有什么可以规划?
毕业一年后,仍然对职业规划懵懵懂懂,职场中究竟有什么事情是可以规划的? 说实话,我不做职业规划,可能有人觉得我在“故弄玄虚”,然而这确实是我最真实的态度! 我觉得要能规划出未来我到底能从事什么工作,至少应该具备算命、看天象的能力,或者是能想得起“前世”经验教训的历程。然而… 我不行。我没有这方面的资质和天赋。 那么,求助于前辈行不行?其实也是不行的,前辈们能知道我未来能干嘛的话,他们为什么不把自己“算”得更理想、更发达一些?再说,时代在进步和发展,50年前的人们,肯定不知道现在有互联网、足不出户就可以购物了。 因此,没有人能算准未来!...
很想从一线城市回到四线老家,可行吗?
从一线回四线城市会遇到什么问题?现在年龄大了,不想再在一线租房蜗居了。有人有实际经验吗? 我曾从一线城市(上海)到四线城市(浙江余姚)工作,是被当地一家著名的老牌企业以“市级人才引进”的身份邀去从事改革工作。 我从一个余姚“外来人”的视角看这里,四线城市的民风和人文都显得比较保守,很有一种中国传统盛行的古朴感觉。我去的那家大企业的老板有一种中国人所特有的艰苦奋斗精神,他的梦想和报效祖国的决心,深深地折服了我!也许这就是老一代创始人能吸引一线城市和国际精英的魅力所在!...
在部门里被边缘化,算是好事还是坏事?
入职一年左右,同期小伙伴都忙得飞起,唯有我每天在喝茶摸鱼,非常轻松… 我应该继续这么待下去吗? 其实这个问题本身是无解的,就看你是要逃避并跳槽,还是能在困境中求突破? 就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会尽力为生存寻求突破,没事做也可以找事做!职业生涯中,我遇到的最大的“被边缘化”,是我在某公司遇到突然“被架空”(属于手段卑劣的某高管的斗争手段,他常用于挤掉不听话的人)。架空发生于项目上,我正在推动的项目上忙碌,突然被通知回公司开重要会议,千里迢迢从浙江赶回上海,结果第二天发现根本没有任何会议,然后… 即使是客户那头项目上催我回去,但这位又一直说会议延迟而不让回项目。...
在工作中遇到步步紧逼的人应该怎么办?
早几年就发现了这个现象,当时我在乙方做咨询,有一个客户企业的HR抱怨说新招的一批90后非常难管,在正常讨论中,喜欢毫无理由的对他人刨根问底,或者故意追问别人一些非常常识性的问题(原话:小学生都懂的常识),并经常以此为荣,破坏了知识与经验互助的氛围。甚至,惹了众怒。 最初我的直觉是,他们招的这批人应该是学历低所致,或许人家并没有主观故意要为难他人。然而客户方HR很快就说:“完全不是啊,招的都是本科的,还有不少行业经验的”! 于是,就组织了员工敬业度调研,策划了一些关键问题点,采用匿名的方式去采集该公司员工对自身事业、对管理环境的想法;同时,还针对某些常见现象,辅以一些面对面的单独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