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 Think Tony大牛的职场观点!

作者姚 晶磊

擅长企业战略、人力资本、数据研究等专业领域,曾在头部企业、知名上市公司担任专业高管,解决过极为复杂的经营管理难题,获得过良好的业绩及口碑。

哪一刻,职场新人的行为让你受到启发?

在某家上市公司的入职培训上,因我在课前给企业大学的老师提出了培训时间安排的不合理,被同组的实习生、年轻人们指定为Leader,几天的培训带着他们上课、做游戏和抢答问题。 突然有一天下午,我被集团高管会议紧急召集,把我从培训室叫走了,我们小组文科生居多,都有点儿担心应付不了接下来的技术问答和作业,生怕排名落后。 第二天一早,我提前去了企业大学教室,发现我们在白板上的排名追上了几十分,已到了第二位,桌子上还有一张答题纸,上面是一道分析完整的题目。 后来随着我们组员的陆续到场,每个人都兴奋的向我述说前一天下午的“战况”和精彩,那种兴奋、成就感、浓浓的幸福洋溢在每个人脸上,那一刻我觉得这些年轻人很阳光、富有激情!...

老板应该随潮流把员工变成合作伙伴吗?

将员工发展为合作伙伴的做法,几乎是随着2020年国内新冠疫情后半期而兴起的一种趋势,表面上看起来是社会的进步,宣传员工可以更加独立自主,老板和员工可以喝着啤酒烤着串,一起携手未来。 然而这个现象的背后情况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实质上让员工当合伙人、当子公司法人或股东的做法,是可以为企业在税务方面合理避税,将业务收益的分配从工资发薪变成对公结算。 说回正题,老板应该随潮流把员工变成合作伙伴吗?当然可以!作为老板的你,如果需要为经营减轻负担,对几个手下的能力能正面看待,他们也能铁心追随你的话,确实可以试试。 从员工层面看,应该接受老板提出的“合作伙伴”的建议吗?这可能得看自己的想法,是否乐意在公司现有的平台上“创业”?另外,还得问问老板对子公司的设想。就问你当前能平等跟老板谈条件吗?...

人在职场发展,我自己的面子很重要吗?

我觉得“个人品牌”也算是“面子”之一,从这个层面来说,自己的“个人品牌”重要吗?要知道如果你能经营好你的个人品牌,有良好的口碑和形象,就一定会有非常美好的未来,以及一群很专业的人脉!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职场上多数人困惑的“面子”问题,可能就是被领导批评了,或者被同事嘲讽了。那么,这时候的“面子”问题也一样重要吗? 有关“被批评”这方面的事情,我以前也非常抵触,如今想想那时候真的“太年轻”!我现在会分两步走,先将别人对我的负面评价留在脑海里,再在做事的过程中思考和复盘其中的问题,以判断出那些与我工作相关的说法背后的意图。...

提了离职后,领导提出给加薪,要留吗?

我对于这种情况的风格是,只要是我自己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郑重向领导提出的辞职,领导用一万匹马也拉不回我。

记得我早期认识一个精明能干的CFO职位的朋友,她的生活原则就是:“往前看,别回头”。我单身时常结伴出去逛街,在上一家看到的商品,若在下一家看到贵一些,我会提议要不要去前面那家买,她每次都会说:“走走走,往前走,往前看”。

我觉得对于辞职,只要自己想清楚了,就不用想着再回头了吧。领导提出给你加薪,可能是你的位置暂时没人填补,需要有人做事,或者你领导担心会损失他的业绩。你能留下,皆大欢喜。

至于加薪,应该不是你们领导能解决的,正规的公司的薪酬等级是相对固定的,涨薪这个事,从来就不会是因为员工要离职了才涨。

新工作的收入偏低,我是否还应该跳槽?

就我自己来说,在我的职业发展阶段里有一个关键转折点,那次跳槽不仅收入低了不少,而且职位也低了一大截,当时很多身边的朋友表示非常不理解。 其实我当时之所以选择这种“双降”的做法,是因为新工作是一个高增长、高潜力的行业!决定“双降”杀入,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强势切入当时依靠自己经验很难跨入的新行业。 当然,这段“人往低处走”的经历在简历上显得挺“不成功”,虽然有直接上级当证明人,但有些资历浅的猎头、HR不信,他们甚至质疑我更早之前的高管经历。 对于他人的误解,我有过一阵子困扰,但也仅仅过了一年多,依靠跨行业获得的双领域优势,发展到了比之前更高的管理层级,成功转型之余,受益的最终还是我自己的事业和生活。...

领导每次都顺手做了我的活儿,怎么办?

我觉得你们领导一定是个“实干派”,因为他追求的可能是做事情的效率,减少差错。这样子的领导实质上是一个好领导,他把所有事情做了,你白拿工资。

想与“实干派”领导为伍,齐心协力、学点儿实际经验的话,唯有积极主动的找领导,让他给你安排点儿任务,或者找些事情请教,别无它法。

如果领导看似不太搭理你,你完全可以主动询问,或帮领导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比方说… 帮忙安排会议室、帮忙送稿子给别的部门,或者甚至你午餐时,顺口问一下领导要不要带一份。

你的积极主动,领导肯定是看得到的,因为他的职场经验丰富,会看人。

工作中的“悟性”是否应该比努力更重要?

在我自己的职业发展中,我的“悟性”不是天生的,以至于我在刚工作时,总是被领导训斥不够“活络”(意思是“见机行事”),每次都需要领导手把手教,我才能开始做。

我的“悟性”应该是来自于我自己工作了几年后,开始的知识规划和对自己的要求,当对于一些专业领域达到一定的知识储备量之后,就能实现“一点就通”的悟性。

自我总结一下,我自己的“悟性”实践,经历了以下逻辑:

边学习边将业绩冲刺到前三位(在多个企业内,都达到了);通过工作与学习达到一定的知识储备量,提高决策判断力;勤于交流,融合自己与他人的经验,并立即在工作中实践。

“悟性”就像是“看不见的手”,应该是你持续学习和拼命努力后的“自然输出”,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刚毕业时,如何度过又穷又迷茫的岁月?

刚毕业的时候,我也是挺穷的,我们家都没啥后台和背景,只能靠自己在职场里打拼和沉浮。我那时候真的是很迷茫,虽然毕业时在同届里总分第二名,但到了职场上,学习成绩算什么东西。 第一份工作在环境差、危险性高的制造现场负责技术支持工作,因为不善拍马屁,也不会抽烟、偷懒、侃大山,妥妥的就被那些老前辈们给边缘化了。当时真的是永无出头之日的感觉。 好在住外婆家,她经常给我鼓励,让我印象最深的那句就是:“360行,行行出状元,你想有好生活,就得靠自己努力做”。就是因为这句话加上迷茫得没有方向,干脆就开始拼命努力,直到业绩全员第一。有那么几次,外婆拿着我买的糖果去给邻居们分发,我也觉得喜滋滋的。...

QA Think Tony大牛的职场观点!

Q&A 路径

致力于职场问答与人生思考。站长是一位从事企业治理结构研究的专业人员,曾被 Linkedin 职场频道授予 “领英行家” 的殊荣。欢迎在“我要提问”页面,提出您的职场困惑。

云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