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成就感”这个词汇在职场上被很多人误解了,从网上公开的定义来看,“成就感”是指一个人做完一件事情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觉,即愿望与现实达到平衡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 然而网上社交圈子遇到的那些发牢骚的职场人,常常在自己刚接触工作没几个月,或在认领的年初业绩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就开始说工作没有成就感了。 关于“成就感”,网上有一些抬头一堆的职业规划大师会说“成就感”需要定义!唉~ 这种连基础都没有的“职业规划师”们不懂啥叫“成就感”,真的挺可怜的,这还在给人做啥指导? 拉回话题,我觉得工作过程中没有成就感,其实挺正常的,这说明你还没有看透眼前的工作,无法预期工作成果会是什么样的,还不知道如何变得更优秀。...
感觉工作做得没有成就感,要不要辞职?
与成功学不一样,职场顶层压力也很大
今年回答了领英上很多话题,其中包括回答了大量的职场困惑和压力烦恼。偶尔有几个人加了我,基本上的说辞差不多,说我已经到达顶层不知普通人疾苦。
其实不然,因为有一个惯常的说法叫:“树大招风”。其实我2020年从“Boss”身份重入职场,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以至于跟熟悉的朋友说起,多数人都劝我跳槽另谋机会,而我依旧在坚持。
我的职业个性一向是,如果行业预期越是好,我就越要去挖掘机会、开辟价值,试想如果职场上欢声笑语,会需要你的竞争力吗?
我一直觉得,新赛道一向是危机四伏的!如果在职场上遭受到某种定向压制,那恰恰说明有人恐慌于你有竞争力!
我坚信,职场竞争从来不会繁花似锦、云淡风轻。
除工作之外,还有必要坚持兴趣爱好吗?
从小就爱在我爸妈书柜里翻阅封面看起来有趣但完全不懂的书籍(我爸妈是做科研的),无意中在小学和初中读到了一知半解、图文有趣的书籍,如:物理世界奇遇记、图论等等,在似懂非懂间了解到量子力学、概率论、相对论等知识(长大后才明白这些名称)。 因此,我其实不相信只有某专业的人,才能读某专业对口的书籍,特别是在面对工作之后竞争激烈的职场之上时。阅读跨专业书籍是我的兴趣爱好之一。 我不忌讳人们认为的“什么都懂一点儿,什么都不专业”的传统职场定论! 在我看来,人脑其实有很大的可塑性,什么专业的理论都懂一些,对于开阔思路、观察世界非常有好处!对于多专业分析身边的世界、事物、现象时,会看得更深、更远、更透彻,也因此能结交到更多领域的朋友。 至于专业度嘛……...
新人如何能达到专家的做事质量和效率?
就我自己的切身经历来说,做事能达到专家级的有质量和有效率,应该先做到下述三点:
已具备高效的社交能力,我在十多年前设立了一项社交的研究课题,搭建有自己的社交模型、跨领域共享的管理标准,同时我还为自己建立了具有专业和行业属性的事业标杆;坚持为突破难题而创新,我基于企业战略管理的原理,为自己创造了新知识学习体系,并将学到的理论在日常工作中尽量找机会应用、复盘、总结,形成Know-how;搭建半独立的思维结构,这方面我是通过在职场上不断应用Know-how,尝试突破管理瓶颈与难题,通过经验沉淀与自我思考而形成的。
所以,从新人直接跳到专家水平的可能性肯定为0,任何人生中应该经历的事业成功与失败,其实都应该经历一下。新人想要直接能达到专家的做事质量和效率,没有捷径可走。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对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有何意见或建议?
因工作原因,在我20多年职场中有多次与高校就业指导相关的合作经历。 我曾参加过早期就职的外企与某MBA名校的校企合作项目,为MBA当届所有班级的毕业生们讲了我自己编写的职业生涯课,那应该是我人生第一次面对一整礼堂的MBA们“自由演讲”;后来也曾在某行业知名上市公司工作,独立负责过“大学生实践基地”的课程设计,为本科应届生进入行业和职业心态入门、学生身份转换方向提供辅导与授课。 我发现不论在什么场合接触到大学生就业指导,都让我有一种差不多的感觉,这就是这项工作包括了很多具体的操作框架与引导策略,因为要将大学生的校园心态,通过培训现场转化为职场心态,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小企业,为什么很难用到大企业的规范?
小企业发展得起起伏伏实质上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它并不能像大企业那样发展得稳健而规范。
有关这方面原因,我认为,小企业在行业内会面临比大企业要少得多的资源和市场份额,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经常被不同规模的同行挤兑,所以小企业最关心的是如何养活自己。
其次,对于小企业来说,创始人能持续坚持初心一直就很重要!虽然“企业文化”这个事,在小企业甚至在更大的企业中常被看作“虚”。然而,如果没有创始人定势推动的经营格局,内部就会是一盘散沙;
没有哪家小企业老板是傻的,那些看似低端愚昧的做法背后,是老板想让员工不断跟上步伐、提高见识的思想,管理方法本身没有绝对的正确(只有合适与否),更不能用大企业的思想去为小企业“打分”。
因此,与行业头部企业对标的做法,其实不适用于小企业的管理务实。
被时代“挤兑”出局的中年人值得同情吗?
上次在Linkedin上看到有人提出一个职场质疑,说法是:“企业愿意给年轻人2万元月薪,却不乐意给中年人2万元”?奇怪的是,发评论的竟然是个年轻人,她试图给中年人“讨说法”。 在我看来,这种言论带有非常明显的煽动性,虽然我并不清楚发布者到底有什么目的,但可悲的是拥护的中年人却充满评论区,还有不少人留下了email。 然而,这明显就是一种错误的导向,因为人在职场,过往创造过的优秀业绩,所拥有的个人经验和良好口碑,都能形成绝对的职场竞争力。正是这些决定了每个人的社会价值、获得应得的待遇和地位。 就算如今的市场上,不少企业以年龄筛选员工,那也是因为企业自身的定位和竞争格局决定的!非常没有必要为“中年人”的年龄买单,因为年龄永远都不等于经验和能力!也不等于2万月薪的预设!...
应届生应该选择一个公司还是一个行业?
应届生毕业择业非常重要,最好是找与专业相关的特定行业中的标杆企业,作为第一份工作的入口。
若你第一份工作进的公司不具备行业标杆或领先特性,那么后续在职场发展时,会略为周折一些,但是经历坎坷一些也会很锻炼人。
但若你所学的专业或毕业的大学在校招中不太占优势,那么就要花时间思考一下自己所学专业的上下游都有哪些行业与企业,作一个宽泛的预想与准备。
在择业方向和规划方面,可能作为应届生的你,不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为自己作判断,那么你也可以试着找找身边有社会经验的人帮忙一起分析,比方说大学里某个德高望重的教授、老师等等。